发布日期:2025-08-16
2025年6月至7月,2025未来城市工作坊系列活动之一的“一带一路”交通与城市学术交流活动在后宫直播 顺利举办。是在市科协国际科技组织联络机制建设项目支持下,由后宫直播 和Urban Rail Transit期刊联合主办。Urban Rail Transit执行主编、后宫直播 教授张纯作为组织者负责本次活动的各项事务。本期工作坊共邀请了来自国际组织和科研机构的四位专家学者从多层次、多角度为来自2025年发展中国家城市可持续发展研修班、2024级城乡规划全英文硕士班等来自十余个国家的60名技术官员开展学术讲座,共同学习探讨城市规划与公共交通的学术前沿和中国实践经验。
讲座一:科学技术与创新是实现中国梦的驱动力(康金城)
S&T and Innovation--A Driving Force for Achieving the China Dream(KANG Jincheng)
6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中国国际工程教育中心特聘国际合作战略专家、中国工程院国际合作局原局长、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康金城做题为“科学技术与创新是实现中国梦的驱动力”主题报告。他通过全面阐述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为学员详细分析了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并结合自身参与的政策实践案例展开分析了中国创新体系的独特优势。本场讲座系统性地为发展中国家官员及各界人士提供了理解中国科技创新发展和崛起的全新视角。
讲座二:中国城市空间规划管理体系(赵永革)
Urban Spati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in China(ZHAO Yongge)
6月17日,自然资源部规划局原二巡、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与城市规划专业委员会主任赵永革做题为“中国城市空间规划管理体系”的主题讲座。赵永革主任为留学生们详细介绍了中国城市空间规划管理体系,并特别指出,中国规划体系的独特性在于将空间治理纳入国家治理现代化框架,从 "技术工具" 升级为 "制度载体"。最后,赵主任通过结合中国实际规划案例深入剖析规划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方式,使留学生对中国城市规划历程、空间结构和管理体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讲座三:我们如何做好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准备?(尤芳达)
How do we prepare ourselves for the Al Era? (Ewe Hong Tat)
6月21日,东盟工程与技术院院长、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马来西亚拉曼大学校长拿督尤芳达教授做“我们如何做好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准备?”的主题讲座。尤芳达教授从人类四次技术革命的历史发展过程为出发点,解析了人工智能作为“智力驱动”产物对人类文明的重要影响。他指出,人工智能的爆发式发展,不仅重塑了知识生产方式,更要求人类重新定义学习本质 —— 从记忆型认知转向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决策。最后,尤芳达教授结合东盟地区工程人才的实际需求,介绍广大发展中国家如何更好地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高等教育中。
讲座四:中国高铁发展经验:规划、融资、制度与影响(陈振华)
China's high-Speed rail development experience: planning, financing, institutions, and impact(Zhenhua Chen)
7月12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的副教授、国际中国规划学会(IACP)年主席陈振华做题为“中国高铁发展经验:规划、融资、制度与影响”主题报告。陈振华副教授以世界高铁百年发展历程为背景,介绍了中国如何通过持续的政策支持、强有力的科研投入以及国际合作,以推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他强调各国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应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而不能仅照搬中国的建设经验。同时,陈教授介绍了国际学术组织IACP与国内高校展开的学术合作。
此次交流活动是针对未来城市需要,城乡规划与交通协同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实践,通过本次工作坊,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官员和留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和经验,以及国际学术组织在促进国际科技学术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参与到国际科技学术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